本報訊: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發揚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在危機中搶抓機遇,一天也不耽誤全面推進項目建設,全市各部門深入企業深入基層主動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有力支持企業發展。今年前7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010.5億元,增長20.8%,重大工業竣工項目貢獻突出,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60%,大項目、好項目支撐工業發展的格局已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產業聚集區和產業集群正加速形成。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46.9%,創歷史最好水平,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1個百分點。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全市工業經濟工作中期推動會上獲悉的。 今年以來,本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比一季度快0.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3個百分點。前7個月,冶金、機械裝備、生物醫藥、輕工、航空航天、環保等重點行業拉動明顯。市屬18個集團中有11個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重點集團貢獻突出。高新區、保稅區、開發區新三區增勢強勁,前7個月分別增長37.8%、20.4%、17.2%。區縣工業快速增長,寧河、寶坻、大港、漢沽增長超過30%,有10個區縣增速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全市推出的五批100個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總投資達5029億元,平均每個項目投資50億元。全年安排面上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518項,總投資5018億元。其中23個重大項目和120個面上項目已建成投產,新增產出1400億元,彌補了存量下滑,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了60%。重大工業項目新開工10項,累計開工80項,面上項目開工450項,開工率86.9%。57個在建的重大項目中,總投資869.8億元的大乙烯、渤化園、中海油采油、北疆電廠4個超百億元的項目正在按節點加快建設,年內都可以竣工,預計到年底累計可建成40項,完成投資額2200億元。 產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產業聚集區和產業集群正加速形成。今年前7個月,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等八大優勢產業實現總產值5552.3億元,占全市工業比重78.7%。隨著大飛機、大火箭、直升機、無人機、航天器等一批龍頭項目的落戶,航空航天產業聚集區已初具規模;整合原臨港工業區和臨港產業區形成新的臨港工業區,大功率機車維修制造基地、中海油海上鉆井平臺模塊制造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將建設成為國家級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南港工業區重化基地也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通過引進國家級大院大所、行業龍頭企業,加速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和產業化,使本市的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大大提升了產業競爭能力。在電子信息領域,超百萬億次曙光計算機建成投產并投入使用,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能生產高性能服務器的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第三代聚光太陽能電池相繼研制成功,正在加速實施產業化,使本市光伏電池進入國內領先水平;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將使本市成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在裝備制造業領域,隨著單機2兆瓦、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項目的開工建設,本市成為全國重要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成套裝備制造基地;賽象科技繼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一次法成型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后,目前正在抓緊研制直徑近5米的特巨型子午線輪胎制造關鍵設備。在汽車和冶金產業領域,相繼開發了夏利N5、新款威姿轎車、鎳基耐蝕合金油管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在生物醫藥領域,自主研發了目前國際上唯一純中藥治療膿毒癥的注射液,填補了傳統中藥在世界急救醫學領域的空白。(記者吳巧君)來源:天津日報